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()。

 

A.1962年3月16日

B.1964年10月16日

C.1965年6月16日

D.1966年10月16日

标准答案:B


1964年10月,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罗布泊地区成功引爆。然而,在这大喜的日子里,主持工作的邓稼先却悲痛万分。
这颗代号596的球体爆炸时,全世界都在关注。在首都北京,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,手持电话聚精会神地听着引爆的倒计时。
而在地球的另一面的情报机构,派出一颗卫星日夜在上空飞过,卫星上装有高分辨率摄像机,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他们确定了东方这个国家也要研制出人类最厉害的武器了。作为唯一一个在别国投放过的国家,他们当然知道那是怎么样的力量。
而“为了这件事死了也值得”的邓稼先,却是几天前才被基地总指挥张爱萍将军接来。他主导了这件武器的研究,对此满怀信心,但在报数时,依旧紧张到了极点。
猛然间,一声巨大的轰鸣响起,天地在此失声,蘑菇云冉冉升起。我们成功了!无数工作人员欢呼雀跃,发泄着自己的激情。
邓稼先克制着激动,努力地克制着,终于,他的理智抵挡不住澎湃的情感冲击,滚烫的眼泪夺眶而出。然而,他却不知道,更大的冲击,更多的眼泪在等着他。
核爆成功后,全球震惊,举国欢腾。中国有了原子弹,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。几年前苏联才笃定“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”,这下可是打了他们的脸。当时法国总统蓬皮杜曾说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改变了中国的地位和世界形势。这句话,首先就体现在海外华人身上。
不少海外华侨,因为祖国不够强大,在国外受尽了白眼和歧视。当时在南非,一位开饭店的中国人坐公交车,只能坐到后排,前排只有白人才能坐。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传到南非后,司机却把那位老板叫到了前排。他说:“你们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,你有资格坐这了。”

美籍华人赵浩生教授甚至兴高采烈在国外的报纸上写道: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新闻传到海外时,中国的惊喜和自豪是无法形容的。在海外中国人的眼中,那菌状爆炸是中华民族的花朵。
然而,万众欢腾之时,邓稼先却迎来了噩耗。书记刁君寿找到他,递给他一张回北京的机票,轻声地说道:“你母亲病危。”
邓稼先心里一沉,脑子就乱了,强烈的兴奋和母亲的病情搅在一起,让他五味杂陈。在赶回北京的路上,他的脑海中满是母亲的形象。
邓稼先的母亲是安徽人,出身书香世家,长相秀丽,待人温柔。邓稼先小时候贪吃肚胀,母亲便把他搂在怀里揉肚子,一边唱着小歌“肚儿摸摸,百病消消。叫孩少吃,儿吃多着。”
所以,邓稼先爱家里的人,尤其爱自己的母亲。他想起小时候一幕幕的温馨场景,又打湿了眼眶。
回到北京,他第一时间赶往了医院。母亲打着吊针,躺在病床上昏睡过去。他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双手,喊着:“姆妈,我回来了,我就在这里。”
母亲听见儿子的呼喊,微微地睁开了眼。眼里已经没有了光,但仍旧透露出一丝安慰的神情。她的手也没有了力气,但还是捏了捏儿子的手。她已经虚弱地说不出话来,只能静静地看着儿子。
母亲的枕头底下还压着一张红色的号外,那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的号外。她的眼神仿佛在说:“儿子,娘生这样重的病,你不能来陪我,照顾我,娘不怪你。可是你的工作太苦太累太危险,我为你担心啊。”
邓稼先知道,他什么都知道。母亲年老后深受哮喘的折磨,体弱多病需要他在身边照顾。他却长年为了工作待在西北高原和戈壁上。他知道母亲能理解他的苦衷,但他还是不能原谅自己。人人都说母亲弥留不去,就是为了见他最后一面。
而见了最后一面后,母亲果然安稳地永远地睡着了。邓稼先悲痛欲绝,不敢放声大哭,吵到睡过去的母亲。这一刻,是他人生中最伤心、最难过、最痛苦的一刻。
后来,母亲的担忧果然成真,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出了意外,受到核辐射后身患直肠癌,于1986年因手术时大出血不幸逝世,终年62岁。
去世前,邓稼先依旧挂念着祖国和祖国的国防事业,他对妻子说:“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,那么,我仍选择中国,选择核事业。”他又对身边的人嘱咐道:“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…… ”
邓稼先,中国科学院院士,著名核物理学家,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,为中国核武器、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,被称为“两弹元勋”。
这样伟大的人物,值得我们所有人去铭记。然而,现在的年轻一辈,却少有兴趣了解。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街头采访,随机采访了一位中学生。记者问:你好,认识邓稼先么?
被采访的小姑娘回答:邓稼先,不知道哦。
采访者又问:那你有听过钱学森么?
小姑娘紧皱眉头:钱什么?这个名字有点耳熟,好像在课本里学过,但不知道他是干嘛的了。
是的,现在的孩子宁愿去追流量明星,去追小鲜肉,也不愿花时间了解这些先辈,听一听他们的故事。长此以往,我们培养的,只不过是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已。
暑假到了,与其让孩子对着电脑平板追剧打游戏,不如买上这套《给孩子们的中国榜样故事》。让他们了解邓稼先、钱学森等人的故事,学习这些榜样的精神,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。而且,家长也可以陪着一起阅读,重温年轻时独属于我们的家国情怀,热血忠诚。